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
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兩種,一種被稱之為自由水,另一種被稱之為結合水。
自由水:即普通人概念上的水,有液態、固態和氣態三種形式,是由低濃度的大分子構成,這部分保留著水本身的物理性質,能夠作為膠體分散劑和水溶性固體的溶劑,如食鹽、糖、氨基酸。這種水可以在固定的范圍內流動,食品的變質及微生物的活動都在其中進行,在高水分含量的食品中,有一些物質可以達到總水量的90%以上。
結合水:食品中的水分子借助于化學或物理的方法,與其他的物質相結合,使之已經不具備水的一些基本特征,例如,這種水在-40℃下不結冰,用蒸發的方式很難把它分離出來,不能在食品內部作為溶劑,微生物的孢子不能利用它來進行繁殖、發芽等。
水分活度的重要性
從水分活性定義很容易看出, 在預測食品的安全性和預測有關微生物生長、生化反應率及物理性質穩定性兩方面, 水分活性是極其重要的。通過測定和控制食品的水分活性, 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①預測哪種微生物是潛在的腐敗和污染源;
②確保食品的化學穩定性;
③使非酶氧化反應和脂肪非酶氧化降到最小;
④ 延長酶的活性和食品中維生素;
⑤ 優化食品的物理性質, 如質構和貨架期
適用標準:
JJG(粵)052-2017水分活度儀
GB 5009.23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水分活度的測定
GB/T 34790-2017糧油檢驗 糧食籽粒水分活度的測定儀器法
BS ISO 21807-2004食品和動物飼料的微生物學.水活性的測定
水分活度儀主要的測試方法有:冷鏡露點法、電容傳感器法和電阻傳感器法等。水分活度儀通常采用平衡相對濕度法原理。水分活度在數值上等于密閉環境的相對濕度,所以對樣品水分活度的測量可以轉化成對密閉環境中相對濕度的測量。將被測試樣置于一個密閉的容器,被測試樣與密閉空間中的環境之間進行水分子交換平衡,待達到平衡后測定容器內的壓力或者相對濕度,從而得到樣品中的水分活度值。